危機的根源,在於無論統治者如何粉飾,八旗制度畢竟是建立在民優纖美容族統治、民族壓迫的基礎之上的。不管嘴上怎麼高喊“滿漢一家”,在做法上,“首崇滿洲”才是他們的宗旨。這首先就表現在旗餉制度建立後產生的負面作用上。

  入關後建立的旗餉制度,斷絕了旗人務農經商等其他謀生來源,日久遂成為一個完全信賴朝廷豢養為生的寄生階層。清中葉以後政府有限的財力又無法供養日趨繁衍的八旗人口,從而產生了清朝特有的“八旗生計”問題。它首先出現於京師,然後波及內地各省駐防,最後危及邊疆,嚴重動搖了八旗這一“根本”的根基。清廷解決這一危機的方式,是一批批地將佔據食餉份額的開戶人、漢軍旗人排除出八旗,以保證滿洲旗人的生計,最突出的一項舉措,就是乾隆朝將八旗內的開戶人、另記檔案人和八旗漢軍等非滿洲成分“出旗為民”,直接導致了八旗駐防武力的衰退。成為八旗駐防由盛而衰的轉捩點。

  第二,乾隆朝之後清朝統治地域越來越廣,對西北的征服和建立駐防將軍,耗費大量額兵懷孕便秘和財力。清廷因此而在直省諸處駐防大量裁減兵員,拿這些兵數與餉銀,從東北等地調遣大批少數民族部落兵。由於這些部落兵都屬半糧半餉,一名直省駐防馬甲的錢糧可以供養兩名少數民族兵丁,,但對於直省諸處駐防兵力的損傷,到太平天國起事時便凸顯出來。

  第三,出於一系列民族歧視政策以及自康熙以來就認為綠營不足恃的思想,清廷對於綠營這支軍事力量始終缺乏充分的信任。自雍正朝開始,清廷即將八旗駐防中的大量漢軍出旗,挑補當地綠營額缺;乾嘉以後綠營兵缺更逐步向八旗開放。八旗官兵擠佔綠營兵缺,是八旗將自身危機轉嫁到綠營身上的反映,結果一是導致兩支經制兵的離心離德,一是八旗中被裁汰的兵丁攙入綠營,導致綠營風氣的進一步敗壞,最終使綠營兵力更加衰微、不堪使用。

  從上述三點分析可知,直省八旗駐防是清朝八旗兵力中最薄弱的一個環節,卻又在太平天國事件中首當其衝,損失極為慘重。杭州、江寧和河北滄州等處駐防均遭覆滅,其他諸處也因損失兵力過半而大大削弱。清朝武功,也正是由直省八旗最先被打開的一個缺口,儘管因北部邊疆的部落兵的入關挽救於一時,但當清廷不得不將大量財力物力投入江南等地與太平天國等勢力對抗的時候,對於西北邊疆的無暇它顧,也最終導致無可挽救的敗局。所謂牽一發而動全身,八旗軍事力量受到的致命打擊,正是19世紀中國出現統治危機的直接反映。而八旗制度的解體之日,也是清朝的滅亡之時,二者如影隨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鼯鼠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