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西應至月灣段的驛道被1957年興建公路埋沒以後,目前路基幸存的驛道是從西應大畈的“虎拳”開始直至“軒轅皇帝敕封十二生肖點將臺”旁邊(一水分甌江、靈江兩江)的“分水仰頭”止。計長2200米,千百年來,祖先們將此大路順著破田、黃筧山、二百四、上應嶴、大畈、店堂、水碓坑、月灣坑的“西應小溪”旁水而建。古時路寬平均1.5米左右。最寬的地方2米,最窄的地方0.8米。全程小橋3座,全路段都石子鋪設。不管是從當時的路道水平衡量,還是從有幸至今遺存的古路,都堪稱為三溪唯一最長最寬最氣派的大路。歷經60年的滄桑,隨著生產體製的反復變革,路骨依舊在,路麵頻變樣。原來的石子路,幾乎蕩然無存。從“銅鍋”起,上至“風水仰頭”公路匯合的地段,因幾經修拖拉機路,而比原來拓寬了不少。下至“虎拳”的路段,因沒有保護,被各“田主”擴大耕地,而吃虧了老路,使原來堂堂正正的“官路”變成了普普通通的“田岸”。
在三溪沒有開辟公路以前,這條驛道歷經了千年滄桑,見證了三溪四五十代祖孫的興衰和甘苦。越盡了宋元明清民……的朝代更替。
世世代代的三溪人,每逢壺鎮四九市日,即起早摸黑三五成群,有的背著樹,有的挑著炭,有的牽著牛,有的抱著娃,無不從此而過;
千百年來,多少上州落府求學趕考的三溪兒女,總是帶著“筆硯、梅幹菜”,挑著“蒲籠、幹糧袋”往來於這阡陌間的“西應驛道”;
三溪各村祖輩出門淳安做瓦,江西燒炭,永康割稻,東陽返小豬,誰能繞開此悠悠的西應古道;
有多少南鄉和仙居的同胞趕壺鎮大市的商賈、上永康方巖的香客,都頻頻往返在這“時代的通衢”:
追溯歷史,“吳越”戰爭時期,飛馬而來的追殺,“長毛”幾進三溪燒殺擄掠,紅軍挺進師的殺敵行軍,壺鎮國民黨聯防隊進根據地“剿共”……給這條清幽的古道帶來多少的硝煙和災難;
在母親叫兒打東洋,妻子送郎上戰場的崢嶸歲月,有多少三溪的忠義之士在這條古道上與親人和父老鄉親揮淚而別,勇赴國難;
在一九四九年,新中國成立時,又有多少三溪姑娘和各村民兵一邊高唱“解放區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區得人民好喜歡……”一邊扭著秧歌,隨著鼓樂,浩浩蕩蕩,經過此路跨過馬飛嶺,直奔壺鎮參加慶祝大會;
歷朝歷代來,有多少官衙、郵差……而往返於這一阡陌間的西應驛道;
另外,鄉親上山下壟,耕種放牧,更是與其朝夕相處息息相關不在話下了。
古往今來,過往行人每經於斯,近聽小橋流水,遠聞犬吠雞鳴,路邊溪澗清淺,伸手即濯暑氣。偶觀深潭,牧童戲水;回顧小渚,魚鳥逗樂。誠乃徘徊古道間,依依昔人行!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的“西應驛道”承載著千年歷史文化,蘊藏著無數的神奇故事和鄉愁情結。不單單是西應人民的文化財富,更屬祖宗留給全社會的寶貴文化遺產。
版權作品,未經書麵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將被追究法律責任。
原文地址:http://www.duanwenxue.com/article/4639008.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鼯鼠居士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